法治视点网

首页 > 滨州 > 基层风采

【书记局长话法治】大高镇:强化法治引领 推动基层治理创新

作者: 来源:法治视点 日期:2025-07-22 点击数: 

  近年来,大高镇党委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坚持党建引领,凝聚法治合力,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创新,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,为全镇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。

  一、坚持党建引领,强化关键少数,构建法治建设“一盘棋”

  一是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。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要点,做到亲自部署、亲自推动,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、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等制度,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法、班子成员“法治责任清单”等方式,强化“关键少数”的法治思维。二是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。凡是涉及重大项目建设、民生政策制定等重要决策,必须经过镇法律顾问审核、专家论证、集体讨论等环节,确保决策科学合法。三是坚持和完善学法用法制度。建立健全干部学法清单,突出抓好领导干部、执法人员和重点对象的法治教育,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范畴,坚持领导带头学、专题深化学、支部同步学,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、入心入行。

  二、创新治理模式,聚焦关键环节,打造基层治理新品牌

  一是加大投入,夯实基层基础。加强“一站式”矛调中心和司法所规范化建设。累计投资20余万元,打造了高标准的“一站式”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司法所,设置了调解、宣告、心理咨询等功能室,配套完善一站式矛调大厅,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00余平方米,全面优化了服务环境。二是打造品牌,破解纠纷难题。打造“大事小情”品牌调解室,5名专职调解员参与纠纷化解,整合司法、综治、信访、纪委等部门,联调联动,高标准打造了办公场所,配套全程录音、监控等硬件设施,实现了阵地、机制、人员“三到位”。创新矛盾纠纷快速化解“12348”工作机制,提升矛盾纠纷调解质效,调出了基层治理和谐音。去年以来,调解团队参与、指导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,涉案金额80余万元。确保了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上交”。

  三、当好法治参谋,积极主动作为,用法治服务保障乡村发展

  一是实施“334”工作机制,推动村级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。制定出台了《 关于建立大高镇“1+2+N”镇村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》,编印《村级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指导手册》,14名村法律顾问、67名法治带头人、201名法律明白人等参与重大事项的审核把关。去年以来,法律团队审核镇级各类合同28份,提出法律建议35条,审查村集体经济合同68份,建议修改、调整不规范合同16份,审查村规民约67件,提出审查意见138条。5月20日,全区村级合法性审查工作会议在大高召开。二是厚植法治文化,营造全民守法“新氛围。深入开展“法治营商、法治家园、法治小能手”等特色精准普法活动,发挥微信公众号、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在普法宣传中的运用,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,针对不同群体,“量身定制”普法内容,实现“精准普法”。将法治宣传与“最美家庭”“诚信村民”等评选结合,弘扬“守法重德”的乡村文明新风。三是加快村级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。重点打造了薛家村《宪法》主题、流钟村《民法典》主题、郭庙村《廉政》主题等十余个不同特色的法治文化广场,村村建起法治文化长廊,“家门口”的普法阵地,让群众出门有法、抬头见法、说理有法、办事循法。

  下一步,大高镇将紧紧围绕区委“11266”工作思路和“两貌三新四要”干部队伍效能建设、聚力打造“文明沾化 渤海名城”的工作要求,不断筑牢乡村治理法治屏障,打通便民服务法治动脉,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,为深化基层治理、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。

 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