滨城区市中街道刘桥村有村民84户、231人,党员14名。近年来,刘桥村积极响应“心安城市”建设号召,紧盯“心安村居”工作目标,将乡村治理与心安村居建设深度融合,通过回引本土人才盘活资源,锻造“头雁”队伍,发展特色产业,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。依托多肉产业优势,持续完善电商服务体系,带动产业提档升级,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。近年来先后荣获“山东省乡村振兴·十百千”示范创建工程示范村、“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”、“黄河人家”特色精品村等荣誉,走出了一条以“心安”为底色、党建引领与产业振兴协同并进的和美乡村之路。
一、建强战斗堡垒,搭建振兴“主框架”。
刘桥村坚持党建引领,将组织建设作为“心安村居”的根基,全力锻造一支素质高、作风硬、能力强的“头雁方阵”,通过多元综合化手段为“头雁”队伍提素赋能。一方面强化系统培训,通过组织村“两委”及党员参加集中轮训、专题授课、外出观摩等方式,持续提升干部综合素质与服务能力。近年来,刘桥村共组织村“两委”和党员参加集中培训6次,电商培训7次,外出对标学习4次,并赴青岛崂山、浙江义乌、江苏宿迁等地学习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方面的“心安”实践。另一方面,突出管理效能,积极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参加“擂台比武”,围绕党建引领治理、产业带动、环境提升等内容亮成绩、谈做法,切实以组织力量筑牢“心安村居”建设的主心骨。
二、打开引才之门,勾勒振兴“主线条”。
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驱动力。面对村小人少、产业薄弱的发展现状,刘桥村主动出击,通过回引本土人才、壮大新农队伍寻求产业振兴的破局之道。为帮助致富能手刘小涛返乡创业,刘桥村村“两委”积极协助其解决营业执照办理、用电服务、道路畅通等问题,在村内打造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多肉培育基地,建起16个多肉种植大棚,培育特色多肉品种并进行线上电商销售,实现年收入400余万元,为村内20多名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。同时,为厚植人才沃土,形成人才成长的良性互动,刘桥村引进高层次人才1名,为多肉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导,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相互促进和深度融合。
三、创新产业发展,填充振兴“主色调”。
刘桥村坚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工作着力点,立足特色资源禀赋,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创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,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帮扶,建成总面积约700余平米的“播客中心直播基地”一处,打造多肉及沿黄特色农产品综合展厅、网红直播工作室,并通过平台直播、线上销售等形式,拓展茴香、玫瑰花以及周边的纸坊蔬菜、韩声杨五彩甜糯玉米、三里村共富馒头等沿黄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,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,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。同时,借助“跨村联建”为契机,以刘桥村为中心,整合了7村基本情况、12处特色产业、9处文旅点位、11处共富资源,打造了“一村一品、七彩新农”全域地图展示平台。通过实时动态动图,展示七村产业四季状况,为游客提供多条休闲游路线选择,打造文旅休闲综合体,真正实现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新业态、新产业、新模式从脑中“一张蓝图”到眼前“一幅实景”。
通讯员:王雨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