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泛黄的纸张间
感受岁月的厚重
于工整的字迹中
辨认先人的印记
这一份份清朝的契约文书
无声诉说着流坡坞历史故事
近日,流坡坞镇文化挖掘人员由工作负责人杨康带队,走进了流坡坞镇曹集村李以文家中。今年65岁的李以文是一名文物收藏爱好者,已从事收藏30余年,现在摆在桌子上的一沓旧麻纸是在朋友家聊天时,无意发现的,当时的李以文仔细观察,竟是自己李氏家族的老地契,就毫不犹豫地收藏了起来。回到家,他把旧麻纸摊开在桌子上,一张一张地研究上面的文字,发现这些东西大部分是宅基地和田地的买卖“合同”,共计31份,全是他老家曹集村李氏的,分别是清朝嘉庆、咸丰、同治、道光、光绪年间和十九世纪早期,其中大部分是清朝同治年间的,最早的是嘉庆二十一年的,时间跨度长达二百余年。
这三十多张契约大都是宅基地或田地的买卖契约,而且立契人大多都是李姓。李以文解释,这些契约都是祖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,其中几位“中人”在李氏家谱上都可追溯。
据文史爱好者刘宝德介绍,古代的地契等契约,按照是否上税来分类,可分为红契和白契,而根据卖主是否保留回赎权为标准,可分为绝卖契(也称死契或杜契)和活卖契。“古代农民种田需要交税、服役等,像李以文收藏的老地契发现时间跨度这么长的,也比较罕见,对于研究当时的土地买卖、社会经济等有不小的价值。
通讯员:宋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