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实践平台,提升大学生实践服务能力和素养,让大学生在实践中“破茧”,于成长中“成蝶”。7月18日,流坡坞镇联合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组织大学生走进“红色小院”,开展红色科普活动。
在红色小院里,大学生和郑德章爷爷围坐在一起,听郑爷爷讲红色故事,看郑爷爷剪贴记载着红色事迹的报纸展板。
“我内心很激动,看着郑爷爷颤抖着翻开一页页发黄的报纸,讲述发生在他或战友身上的故事,眼泪就忍不住在眼圈里打转,我相信孩子们和我一样,内心也会有所动容和震撼。”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带队老师刘芮孜激动地说。
一块块报纸展板,一本本记事录,记录着红色的历史,书写革命烈士不朽的功绩,更彰显郑爷爷作为老党员、老战士的坚守。郑爷爷说:“红色故事不是简单的几个字,是每一位战士为了保卫国家浴血奋战、奋勇杀敌的不悔誓言;是最后一口粮送去当军粮、最后一个儿子送上战场的无私奉献;是冰雪天里单薄衣衫,大草原上咀嚼野草,是枪林弹雨中挺直的脊梁,是雪山之巅攥紧的信仰,是担架旁传递的半块干粮,是草鞋磨穿了仍朝着北斗迈步,是伤口渗血了还把红旗高扬。”青岛职业工程学院的大学生们听得入神,仿佛穿越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,亲眼目睹热血青年们宁可站着死,不做亡国奴的壮烈场面,眼眶渐渐湿润,拳头暗暗攥起。
红色小院钟表的秒针滴答滴答地旋转,大学生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九旬红色科普宣讲员郑爷爷。“我无法用言语形容我内心的波澜,我会把今天所听所见转化成实际行动,像郑爷爷一样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,汲取红色力量,书写新时代青年担当。”大学生们纷纷许下青春誓言。
通讯员:宋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