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日,富安社区万隆小区面临着双重困境:一方面是物业失管、人心涣散的“治理之困”;另一方面是居民“挣钱无门”的“就业之困”。如何破局?小区党支部成为了解开这两把“锁”的同一把“金钥匙”。
万隆小区功能性党支部成立于2021年,共设有8名楼道长,实现了对所有楼栋的全覆盖。在党建引领下,小区党支部牵头社区、物业、居民代表等多方协商,成功解决垃圾清运、停车位混乱等一批“老大难”问题。通过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,改善了小区环境,缓和了邻里关系。
今年6月,党支部从原有的功能性党支部转型升级为实体党支部。原支部书记崔顺德将支部工作的“接力棒”交到了新任实体党支部书记王丽芳手中。小区实体党支部的成立将组织的“根”深深扎进居民楼栋,成为社区、物业、业主之间的“润滑剂”和“粘合剂”。
近年来,小区党支部的委员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:“现在退休了,身体还能干,想找个零工,网上说可以做手工活,但又怕被骗,找不到靠谱的门路。”党支部意识到,真正的治理不仅要“安居”,更要“安业”。小区里闲置的劳动力和他们的就业需求,是一个亟待解决的“新课题”。
随后,王丽芳书记将“促进灵活就业”提上议事日程。党支部联合社区、物业进行多方考察,“红零微工厂”的构想应运而生。正因为党支部前期积累了极高的公信力,辖区居民一听是“支部牵头”,纷纷报名,不怕是“骗局”。红零微工厂虽“微”,却释放出多重效益,增收的“幸福账”、社区的“和谐曲”、企业的“好帮手”、党建的“新名片”。万隆小区党支部通过一件实实在在的惠民小事,将服务做到了居民心坎上,极大地提升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。
从整治环境到创造岗位,万隆小区党支部告诉我们,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并非抽象的概念。它首先体现在解决急难愁盼、赢得群众信任上,继而升华于洞察民生需求、引领共同富裕上。这是一个从“治乱”到“善治”的飞跃,更是党建引领从“管理”到“服务”的深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