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治视点网

首页 > 滨州 > 基层风采

风华故里·信阳拾光|抬着棺木上战场 义无反顾赴国殇——追忆铁血将军冯安邦

作者: 来源:法治视点 日期:2025-09-03 点击数: 

640.jpg

  “古棣信阳,汉垒齐疆,物阜天华,育化忠良……”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史册上,一位来自山东无棣信阳镇店子村的名字熠熠生辉——冯安邦将军。这位从鲁北乡村走出的铁血军人,最终将一腔热血洒在襄阳大地,用生命诠释了信阳儿女的家国担当。

将军生平

从鲁北乡村走出的铁血军人

640 (1).jpg

  冯安邦,字化民,又名景树。1884年生于山东省无棣县信阳镇店子村。青年时期参加过义和团。1908年投军从戎,1914年加入冯玉祥第16混成旅,1928年升为国民联军第28师师长,后转任第23师师长兼代宁夏省主席。他曾先后经历过讨伐“张勋复辟”“北京政变”“直奉战争”“五原誓师”和“中原大战”等重大历史事件。逐步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领。

鏖战晋冀

忻口会战与娘子关血泪坚守

640 (2).jpg

  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后,冯安邦主动请缨抗日,率第二十七师驰援华北。临行前,冯安邦慷慨激昂地表示:“杀敌报国,就在此时!贪生怕死,保存实力的军人,是国民革命的败类,不算是炎黄的子孙!”随后率部开赴前线,成为国民党正面战场首批抗日主力——“抗战三冯”之一。7月29日,冯安邦指挥部队于良乡、房山一线顽强阻击日军,迭挫敌川岸文三郎第二十师团的进攻,并奉命守备平汉线以东、滹沱河北岸。因战功卓著,同年8月升任第四十二军军长。

640 (3).jpg

  1937年10月,冯安邦奉第二战区命令开赴晋北,先后参加忻口会战、娘子关战役等。在娘子关战役中,冯安邦率部冒着日军飞机大炮密集的狂轰滥炸奋勇迎战,利用娘子关要隘的险要地形,坚守阵地一个月之久,有力配合了山西忻口战场的作战,保卫了山西的东大门,并率部配合八路军击毙日军1000余人。有效阻滞了日军进攻,为太原布防争取宝贵时间。

台儿庄大捷

血肉之躯筑起抗日长城

640.jpg

  1938年3月,日军直扑台儿庄。战前,冯安邦立下“抬着棺材上战场,义无反顾赴国殇。我不敢死谁敢死?誓死保卫台儿庄。”的誓言,率部参战。24日,日军发起猛攻。冯安邦严令独立第四十四旅固守运河一线,派兵威胁日军侧翼。随后,冯安邦亲赴右翼督战,与日军激战数日。4月2日凌晨,冯安邦令敢死队从东门攻入台儿庄城内,指挥第二十七师与日军在城东展开激烈的阵地战。次日,冯安邦急令独立第四十四旅阻敌渡河,成功抵住日军猛攻。5日,冯安邦令第二十七师组成敢死队发动夜袭,攻占了台儿庄东北的孟庄、裴庄、邵庄、彭村和沧浪庙。7日,城内日军被彻底肃清,台儿庄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。此役后,国民政府授予冯安邦青天白日勋章,日军《步兵第十联队战斗详报》也感叹其部队“决心勇战气概”与“顽强抵抗”。

转战鄂豫

大别山阻击与襄阳壮烈殉国

640 (4).jpg

  1938年秋,徐州会战后,冯安邦部退往大别山区扼守要隘。在鄂豫皖边区小界岭一带顽强阻击日军四十余天,使日军未能越雷池一步。10月,冯部奉命向襄樊转移。因部队连续作战减员严重,冯安邦拟请将五十二军并入张自忠第三十三集团军建制,自己则坐镇襄阳收容溃散人员。不料,日军于11月3日对襄阳实施猛烈空袭,冯安邦从容不迫,不肯躲避,在春风旅社不幸被炸伤腹部,壮烈殉国,时年54岁。

英雄不朽

跨越时代的尊崇与铭记

640 (1).jpg

  信阳风骨,永耀汉青。冯安邦将军一生征战百余役,治军严明、体恤士卒、抵御外侮、舍身为国,其忠勇精神深刻诠释了对这片土地的忠诚与担当。1940年,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上将,表彰其“奋迹戎行,战必先驱”的抗日功勋;新中国成立后,冯安邦入选《中华英烈大辞典》;2014年,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。他为民族独立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雄壮举,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,在铭记历史、开创未来的征程中奋勇前行!


 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