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治视点网

首页 > 滨州 > 基层风采

风华故里·信阳拾光|铁血锄奸 碧血丹心—— 追忆抗日英雄徐尚武烈士

作者: 来源:法治视点 日期:2025-08-30 点击数: 

wechat_2025-08-30_110919_102.jpg

  烽火硝烟散尽,英雄浩气长存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,我们深切缅怀那位在临邑城南王家楼血战中,为掩护战友与群众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抗日将领——徐尚武烈士。

投笔从戎:丹心铸就抗敌利剑

wechat_2025-08-30_110640_819.jpg

  徐尚武,原名徐荣耀,1912年生于山东无棣信阳镇大庄村。1933年从无棣师范讲习所毕业后,任教员,在教学期间,工作积极,思想进步,接受了党的教育,参加了创建“友谊读书会”、“救亡会”等进步团体组织。他本可在乡村学堂安度岁月。然而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的炮火,彻底点燃了他胸中的家国热血。他毅然投笔从戎,更名“尚武”,投身冀鲁边区第三十一游击支队,并于1938年光荣入党。

临危受命:铲奸除恶显担当

wechat_2025-08-30_110720_324.jpg

  1938年,徐尚武出任庆云县抗战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长、锄奸部长。他率领群众,首先处决了破坏抗日、为害乡里的匪首“螳螂脖子”,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,鼓舞了群众斗志。1939年,他被任命为临邑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。当时境内局势混乱,国民党党棍、上层分子、恶霸、土匪等号称七十二个“司令”的反动势力,各霸一方,徐尚武同志发动群众,镇压汉奸,打击日寇,对敌人分化瓦解,各个击破,在主力部队的积极配合下,很快就摧垮了七十二个土匪“司令”,建立起了人民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。

战术灵活:游击战略击日伪

wechat_2025-08-30_110740_477.jpg

  1940年,临邑一带革命环境恶化,日伪军碉堡林立,扫荡频繁。遵照毛主席关于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》中的教导,徐尚武率领战士和群众,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。他们时而“化整为零”,宣传、发动群众;时而“化零为整”,组织力量,集中优势兵力痛击敌人,使日伪军闻风丧胆,不敢轻举妄动。从而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武装力量。于1941年,徐尚武升任冀鲁边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,成为威震敌胆的抗日中坚。

王家楼血战:壮烈殉国护群众

wechat_2025-08-30_110815_785.jpg

  1943年初,日寇纠集济南、济阳、商河、临邑、禹城等地五千余日伪军,向我鲁北进行疯狂大扫荡。当时,在济阳县皂户李村开会的我第二军分区及地委、专署的干部、战士一千余人被日伪军合围。徐尚武同志当机立断,率领部队保护地委、专署机关向北转移。当行到临邑城南王家楼村附近时,正面遇上大批日伪军。生死关头,徐尚武将军沉着镇定,一面指挥主力部队向北转移,一面亲自率领五十名勇士在王家楼断后阻击。他们以钢铁意志筑成血肉长城,与蜂拥而至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杀,毙伤日伪军200余人,掩护机关和群众转移。终因寡不敌众,徐尚武与全体勇士壮烈殉国,将忠魂永远镌刻在王家楼的土地上。

英魂不泯:精神永续照后人

wechat_2025-08-30_110835_230.jpg

  徐尚武烈士用31载短暂而壮丽的生命,诠释了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的赤胆忠诚。从宁静书斋走向铁血战场,从锄奸反特到运筹帷幄,他的一生是中华民族不屈脊梁的缩影。王家楼那场惊天动地的阻击战,更是以热血谱写了人民军队与群众血肉相连的永恒赞歌。在临沂地区,一首流传至今的歌谣仍在诉说人们对一位英雄的深切怀念:“临邑抗日县政府,县长就是徐尚武。为国家、为民族,披星戴月不辞苦。除恶霸、灭日寇,拯民水火胜父母。王楼战斗威名扬,民族英雄垂千古。”

  英雄虽逝,山河为证。徐尚武烈士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,将永远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,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,铭记历史,砥砺奋进,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荣光。


 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