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治视点网

首页 > 滨州 > 基层风采

黄河岸畔“心安村居”——滨城区市中街道大刘村的振兴实践与民生画卷

作者:张昕宇 来源:法治视点 日期:2025-08-26 点击数: 

  在滨州市滨城区市中街道南部的黄河滩区,大刘村如一颗明珠镶嵌于黄河之畔。这座距黄河仅150米、北临黄河大道的村落,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正以“心安村居”的底色,书写着沿黄乡村的幸福篇章。

生态宜居:黄河岸边的“天然氧吧”

  图片1_proc.jpg

  大刘村深谙“生态是民生之基”,始终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“心安”的首要前提。全村27亩绿化面积以杨树为主构成生态屏障,既涵养水源又净化空气,为村民筑起天然 “氧吧”。作为沿黄村落,大刘村充分依托黄河赋予的自然资源优势,540亩耕地在黄河水的滋养下孕育生机,莲藕种植基地成为特色产业载体,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。村内硬化水泥道路连通家家户户,与完善的灌溉水利设施共同构成便捷生活网络,让“出门不踩泥、灌溉不用愁”成为村民触手可及的生活实景。

产业兴旺:口袋鼓了,心也稳了

  图片2_proc.jpg

  产业兴旺是“心安”的物质根基。大刘村不仅通过土地整合与流转激活发展动能,还积极推动产业多元发展,依托沿黄优势打造17亩黄河滩区露营地,打造“烧烤+休闲游玩” 业态,既为村集体增收,又解决闲置村民就业。在未来,依托城市社区资源,大刘村还将引入手工编织“微工厂”,实现党支部牵头,技术有人教、销路有人找,村民跟着干的良好风气,让“在家门口就能挣钱”成为现实。

治理有效:小事有人管,大事大家商

  图片3_proc.jpg

  有效的治理体系是“心安”的制度保障。大刘村严格落实“四议两公开”制度,通过村民议事会、红白理事会等组织,实现村级事务“大家议、共同管”,培育文明乡风,确保集体事务公开透明。针对民生难题,村“两委”积极作为,完成灌排沟渠清淤、环村沟渠疏通及公墓规范化建设,解决了耕地灌溉、殡葬规范等群众关切问题,以实际行动赢得村民信任。

文化暖心:日子有奔头,心里有滋味

  图片4_proc.jpg

  文化浸润是“心安”的精神滋养。大刘村建成20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,涵盖会议室、文化活动室、阅读室等功能区,800余册藏书涵盖时政、农技、文学等类别,满足不同群体精神需求。文化活动广场配备乒乓球台、篮球架等器材,成为村民日常健身娱乐的主阵地。志愿服务队长期开展助老扶幼活动,互助幸福机构为独居老人提供关怀,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与互助服务,让村民在参与中增强归属感,让“邻里互助、守望相助”的传统美德在乡村延续。

  从黄河滩区的寻常村落,到大步迈向振兴的“心安村居”,大刘村以生态守护宜居之本,以产业筑牢富民之基,以治理凝聚发展之力,以文化涵养精神之魂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下,这座浸润着黄河水滋养的村庄,持续书写着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乡村振兴答卷,让“心安”成为每个大刘村人最真切的民生感受。

  通讯员:张昕宇


 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