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治视点网

首页 > 滨州 > 基层风采

下洼镇:法治枣乡 多元共治

作者: 来源:法治视点 日期:2025-07-15 点击数: 

  今年以来,下洼镇紧扣区委“11266”工作思路和“两貌三新四要”干部队伍效能建设要求,围绕“六个名城”建设,以法治思维破难题、以法治方式优环境、以法治力量促发展,向“心安宜居名城”持续发力,现将工作举措与成效汇报如下:

  一、强机制、重协同,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“新标杆”

  一是创新机制,破解发展难题。依托“一线七联”党群联户机制,22名科级干部下沉村居487次,联动龙头枣商、先锋企业等七大群体,组织座谈会、技术培训156场,破解种植技术、市场对接等难题69项。在此基础上,创新推出“枣邮鲜丰·通达万家”红色速递惠农服务活动,2024年为枣农节约运费成本2800万元,村集体增收135万元,以服务实效彰显政治担当。

  二是深化改革,提升服务效能。投资150万元新建700平一体式便民服务中心,设置行政审批等7个服务窗口,推行“一窗受理、并联审批”,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.5个工作日;建立“镇领导包联企业”机制,精准对接冬枣深加工、冷链物流等重点企业需求,解决用地审批、用工保障等难题18项,助力企业轻装上阵。

  二、抓源头、创品牌,构建基层治理“新格局”

  一是源头治理,推动“未诉先办”。依托“全科大网格”平台,划分70个网格,配备380名专兼职网格员,动态排查大棚欠薪、土地流转等隐患53起,2024年实现“零群体性事件”。创新“冬枣树下百姓夜话”活动,在收集问题基础上,2025年投资125万元挖沟清淤、改造生产路,提前解决民生问题26件,群众满意度达98%。

  二是多元解纷,擦亮“下洼品牌”。投资60万元打造“枣乡情”联合调解中心,整合平安法治办、司法所、法庭、派出所等资源,创新“线上调解+说事拉理室”模式,实现涉法涉诉矛盾“300米闭环”,调解纠纷“足不出户”。

  三、赋动能、促融合,激发高质量发展“新动能”

  一是法治护航,助力冬枣产业升级。编制《冬枣产业合规经营指引》,开展地理标志、商标使用培训5期,规范电商销售、采青卖青等环节;聚焦冬枣产业链难题,主动介入化解,通过“以棚抵债”协调山东四岸供应链有限公司接续建设中氯智慧农业停滞项目,盘活资源近亿元,涉枣纠纷同比下降40%。

  二是法治+文旅,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。利用秦口河生态优势,打造“枣乡心安法治广场”,以“寓法于景”方式惠及游客及群众超2万人;开展“法律七进”活动,发放《民法典》等宣传资料5万余份,培育“法律明白人”600名,覆盖全镇62个村,实现法治宣传与产业振兴“双赢”。

  四、强队伍、谋长远,续写法治建设新篇章

  一是锤炼队伍,提升专业能力。实施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育计划,每季度组织法律轮训、模拟调解,2025年计划培训调解员、网格员600人次,切实提升依法调处水平。同时,将依法履职纳入绩效考核,实行“红黄榜”通报,对履职不力干部约谈问责,倒逼责任落实。

  二是拓展功能,深化品牌服务。拓展“枣乡情调解室”功能,增设知识产权保护、企业合规指导模块,构建“治绘乡村 心安下洼”全周期法治保障体系。建立“矛盾纠纷预警”机制,依托“全科大网格”,整合信访数据、网格巡查等信息,对婚恋纠纷、遗产继承等隐性矛盾开展专项排查,实行“一案一分析”,确保信访纠纷早发现、早介入、早化解。

  法治之力恰似青山不言,却为万民立心、为发展立命。下洼镇将持续以“拼”的干劲、“实”的作风、“闯”的魄力,奋力书写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“下洼答卷”,为“文明沾化、渤海名城”建设贡献更多法治力量!


 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