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进一步开拓视野,4月19日至20日,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派驻阳信县第一书记及选调生一行,到潍坊安丘市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。作为阳信县乡村振兴一线的“探路者”,调研组带着问题与期待,深入田间地头、产业基地,学习安丘市在生态保护、产业融合、土地整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。
看产业: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转型启示。“安丘的农业产业链条完整,品牌附加值高,这正是阳信需要补足的短板!”第一书记李传坤在石埠子镇南王家庄村草莓种植基地感慨道。调研组走进该基地,探索“生态农业+”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,详细了解冷链物流配套及市场推广策略,并记录下“地理标志产品”申报经验。在豆角地村万亩大樱桃种植基地,第一书记与种植户深入交流:“通过品种改良和分级销售,亩均收益翻番,这种精细化运营模式对阳信特色水果产业很有借鉴意义。”
聚流通:“齐鲁农超”打造产销“快车道”。调研组重点考察了“齐鲁农超”项目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联动模式,借助省重点打造的农产品销售平台,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产品销售。安丘市相关负责人介绍,齐鲁农超整合本地草莓、大樱桃、有机蔬菜等特色产品,能够实现“田间直达餐桌”,这种产销一体化平台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。阳信县的梨果、梨膏及黄牛肉等特色产业,完全可以借助“齐鲁农超”“齐鲁云采”等政府采购平台,实现农产品的销量递增。
探生态:绿水青山的“变现密码”。鹿鸣坡梅花鹿生态养殖区的发展新模式让大家眼前一亮,调研组算了一笔账:“养殖区年产值效益高,还带动乡村旅游和村民就业,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。”调研组现场讨论如何将阳信县万亩梨园与生态旅游结合,打造“春赏花、夏避暑、秋尝果、冬观枝”的四季产业生态链。城顶山中国十大最美银杏树、齐鲁天路安丘段等生态景观,更让调研组感受到“生态资本”的价值,安丘的生态修复与产业布局协同推进,也为阳信县盐碱地治理和湿地保护提供了新思路。
调研组还实地考察了自然资源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、齐鲁酒地小镇废弃矿坑生态修复项目等。
学习参观之旅让调研组收获颇颇丰,大家感到:“安丘的经验证明,乡村振兴需立足本土资源,打通产业链、价值链,比如草莓、樱桃品牌化,以及农旅融合等案例,都具有宝贵借鉴意义,要结合阳信实际,注入新发展思路,力争将“他山之石”转化为“本地之策”,为齐鲁乡村振兴贡献阳信力量。
通讯员:孟春妍